皮革的發展前景
文章作者:上海譽誠皮革制品有限公司上傳更新:2016-12-29點擊率:載入中...
隨著科學的發展,合成革的性能雖然會愈來愈接近天然皮革,但永遠不能達到天然皮革的指標。其原因在于皮革的性質來自于生命科學。動物皮是生命體的一部分,生命科學的深邃和奧妙不是一般物理和化學能夠模仿的,人們可以合成牛胰島素,但絕對不能合成公牛、母牛和山羊。另外,皮革制品對于使用者來說還具有特殊的心理價值,即炫耀性和自慰性,這就和戴著銅制的戒指和黃金打造的戒指心里感受是一樣的。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皮革的需求量只會越來越大,而不可能走向衰落,因此說皮革工業是“日不落產業”一點也不為過。
一種產業的生命力在于這種產業所生產的產品有無市場需求,而市場的需求又取決于產品對人類的作用和功能。皮革制品之所以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青睞而長盛不衰,主要在于其優越的、不可替代的性能。
1、與人體的親合性;動物皮主要由膠原蛋白組成,人的皮膚也是膠原蛋白。因此,只要加工過程中控制化工材料的使用,所有皮革均可與人體零距離緊密接觸,貼身穿用,不會產生任何不利于人體的不良反應,這是任何化學纖維難以比擬的。
2、力學性質;皮革具有一定的彈力,但其彈力不同于塑料和橡膠,拉伸到一定長度后,回彈并不隨著外力的消除而直線產生,而是按照其特定曲線緩慢恢復原狀,這就是皮革的回彈滯后性。這種獨特的力學性能,使皮衣、皮鞋穿著舒適貼體,對身體沒有壓迫感,皮鞋和膠鞋、塑料鞋穿著感覺不同的原因就在于此。
3、衛生性能;皮革的透氣性和吸濕排濕性是其它面料尤其是化學纖維面料無可比擬的,在自然狀態下完全干透的皮革仍含有15%的水份,正常的絨面革載水量達其重量的70%時,其革面仍是干爽的,穿著仍無潮濕感。皮革的透水汽性可達200g/m2hr。而合成革的極品——超細纖維革,僅僅達到10g/m2hr。另外,皮革本身是一種蛋白質纖維三維交織的超大比表面的多孔體。每平方英寸約有100萬個微孔,這種結構帶來皮革良好的透氣性,在1mm汞柱的壓力下每平方米每小時透氣量達1000多升。這種寶貴的吸濕排濕性和透氣性賦于鞋類和服裝難得的穿著舒適性和衛生性。
制革業不是消耗產業
筆者認為,任何加工制造業均要消耗資源,關鍵是消耗哪類資源。世界上的天然資源分兩種:一次性資源和可再生資源。如鋼鐵、煤礦、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其原料就屬于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資源;而糧食、棉花、油料、牲畜則屬于可再生資源。地球上一次性資源終有一天會枯竭,按照開采速度煤炭僅夠開采200年至250年,而石油再有40年至50年將會枯竭,那時候再沒有石化工業和煤炭化工,再沒有看到的塑料和化纖,街上也沒有燃油汽車。因此人類才以種種措施限制一次性資源的消耗。
制革工業與面粉廠、碾米廠、罐頭廠、食品廠一樣,消耗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天然資源——生物資源,只要人類還吃肉、喝牛奶,還養豬、養牛、養羊,制革原料就有源源不斷地供給,它永遠不會給地球造成資源枯竭,只能隨著這種資源的合理消耗,帶動一個產業鏈的循環、發展和提升。
制革污水可否治理
社會上有一種偏見,認為制革污染,是難以治理的。于是許多地區明文規定,不許上制革企業。更有甚者,對制革企業左右看不慣,以種種理由刁難、“擠兌”——無論排放是否達標——直到業主無奈,企業倒閉或搬遷、逃離為止。
從本質上講,制革廠與污染并無必然聯系,生皮本來是不存在污染和毒害的,其排放污染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采用了有污染的化工材料,其二是生皮在加工過程中除去的非制革物質進入到廢水中。這兩種污染的源頭都可以在生產工藝中避免,這就是所謂的清潔化制革工藝,目前我國清潔化制革工藝的研究已日臻成熟,新技術已從實驗室向大生產轉化。關于已經產生的制革污水的處理,新工藝、新設備更是層出不窮、各具千秋,其技術已至臻成熟,達到國家的排放標準早已成多數制革企業最低的要求。至于現存的不達標企業多數屬于設備投入不足或為降低成本有意蒙混過關,其主要原因已不屬技術范疇。
制革業不是高污染行業
這種認識的影響面很廣,除了媒體的負面報道外,“想當然”的傳統觀念是形成這種誤區的主要原因。人們的偏見和厭惡主要出于對制革行業污染的憂慮和制革廠臟、臭、累的成見。尤其是“臭”,中國早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之古諺,除了說明制革行業是個技術行當,需要聰明和智慧外,也映射出自古以來人們對皮革就有“臭”的思維定勢。
過去幾十年里制革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確實存在著環境污染問題,但其污染排放量僅占全國總排放量的0.47%,而皮革總產值卻占全國工業的2%,出口創匯額占全國的4%,從這個意義上講,以0.47%的環境代價換取2%——4%的社會收益,說明皮革污染并不比別的行業更嚴重,在輕工行業中排在造紙和食品之后,居第三位,遠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處“百業之首”地位。
關于制革廠的環境衛生或臟臭,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情況。無須回避,在制革歷史上,工作環境確實曾經是不雅的,地面臟亂,車間有臭味,但這種現象在制革工業現代化的進程中,已逐步得到了改觀,投資規模在數千萬元以上的中型制革廠和進入現代管理程序的制革企業已基本不存在臟臭的現象。再說,臭味與有毒害絕對不可畫等號,有香味的東西不一定對人體沒有毒害,如有機溶劑——香蕉水,有令人愉快的香味,但卻對身體有極大的毒害。皮革廠臭味何來,主要是蛋白質的氨基酸分解出氨氣的味道。氨基酸分解后雖臭,但對人體毒害甚微,與有香味的香蕉水不可等同對待。百年以來,全世界制革行業從來沒有職業病,就是皮革廠的生產環境對人體影響的明證。